四川省人民政府     眉山市委市政府   
当前位置: 首页>>党务之窗>>党史(地方志)工作 >>最新动态>>正文
最新动态

中国共产党丹棱县历史(第九章)(第四节)

2018-05-02 16:12
党史办  文章来源:

第四节  企业改革的深化和工业经济的曲折发展

工业税收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衡量一个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九十年代,县委、县政府在带领全县人民奔小康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中,在抓好稳粮增收调结构的同时,坚定不移地走工业强县之路,通过深化企业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努力改善投资软硬环境,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有力推动了全县工业经济的发展。在此期间,尽管全县工业经历了一个高速增长、回落下滑、恢复性增长的曲折发展过程,但最终实现了丹棱从农业县向工业县的转轨变型。

企业产权制度改革

八十年代全县企业实行承包经营后,实现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多数企业通过转换经营机制活力增强,规模扩大,产值增长,效益提高。但在承包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弊端:一是部分承包人为完成承包期间合同指标,不惜拼设备,拼消耗。这种只顾眼前利益的短期行为,给企业的长远发展带来了潜在危机。二是承包人负盈不负亏。企业盈利承包人就按合同获奖,而企业一旦亏损就给国家、集体挂帐,最终受损的是国家、集体资产,政府实际上要承担国有企业的无限责任。三是企业资产无人负责。国有资产属国家属全民,集体资产属集体属全体职工,这从理论上讲不错。但国家、集体是个抽象概念,在实践中,国有、集体企业的资产由谁具体负责却无法落实。名义上职工是企业的主人,人人都是企业产权所有者,都对企业资产负有责任,但实际上人人都当不上主人,人人都不负责任。这种产权抽象化造成企业资产无人负责,必然导致国有、集体资产的流失。全县企业承包经营中暴露出来的上述问题,究其原因,根本一点就是企业产权关系模糊,权责不明。因此,要解决上述问题,就得改革产权制度,理顺产权关系,明确企业产权归属,使之人格化。

为此,1992年4月,县委、县政府制发了《关于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补充规定》。《规定》提出,全县国营企业要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推行股份制;城镇集体企业和乡镇企业,只要有条件的都要普遍推行股份合作制;新办企业和新上项目,都要积极实行股份制。同时指出,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可向企业投资入股,按投分红。要求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逐步形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

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补充规定》的出台,标志着丹棱县企业改革进入了产权制度改革阶段。

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在《补充规定》下达后,县体改办即会同有关部门,以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为契机,以深化企业劳动用工、工资分配和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先后在何场齿轮分厂、京棱化工厂、县棉织厂和丹棱齿轮厂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的试点探索。到1993年,四家试点企业先后完成改制任务,其中何场齿轮分厂、县棉织厂通过内部职工集资和清产核资划股到人改组为股份合作制企业,丹棱齿轮厂通过定向募集改组为法人和企业内部职工持股的股份有限公司,京棱化工厂通过引进外资将企业整体出售给攀枝花矿务局,实现了产权转让。

经过试点探索,1994年9月,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本县实际,县委、县政府制发了《关于加速我县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意见》提出,全县企业产改的范围是:国有工商企业、城镇集体企业、机关办的实体企业和具有一定规模的乡镇企业。企业产改的目标是: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企业产改的形式是:一、产权整体出售或部分出售;二、实行股份制改造,组建股份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合作制企业;三、实行兼并;四、依法破产;五、母子裂变;六、拍卖解体或划分解体;七、以企业的存量资产作为法人股向新建项目或优势企业投股参股;八、引进外资嫁接改造现有企业;九、公有私营,国有民营。《意见》还就企业产改的作法、步骤及有关配套政策作了规定。要求10月10日前搞好宣传动员,摸底培训,第四季度全面铺开,次年二季度前国有、集体企业的产改告一段落,年底前全面完成。

为了加强对产改工作的领导,使产权制度改革有章可循,10月,县委、县政府还以丹委办发(1994)19号、20号、21号文件印发了《企业改组股份制操作细则》、《企业资产评估实施办法》、《企业产权出售运作实施细则》。成立了由县委书记罗玉兰、县长廖林晓为主任,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陈大权为副主任的“丹棱县产权制度综合改革委员会”;下设工交、商贸、农业、乡企四个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具体负责本系统所属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

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经过宣传动员摸底培训后,11月全县四个系统所属企业的产改工作相继展开。由于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直接关系国家、集体、职工三者利益,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改制中需要处理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问题多,矛盾突出,加之部分企业主管部门对企业改制认识不足,思想上存在畏难情绪,措施不力,以致产改工作进展迟缓。到1995年底,全县仅有34家企业完成改制,占列入改制企业数的42 %

1996年,根据中央国企改革要“抓大放小”的指示精神,按照年初市委、市政府在犍为召开的县属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现场会上的要求,县委、县政府把加快企业改制步伐作为全年工作重点。在制定《1996年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方案》并召开企业产改工作会提出全年目标任务后,针对前两年企业改制中的问题,通过加大改革宣传力度,落实企业主管部门转制目标责任制和县级领导挂联改制企业目标责任制,为改制企业和职工出台优惠政策等一系列举措,有力推动了全县企业的产改工作。是年,全县完成企业改制86家,通过出售形式转让资产825万元,通过改制形式累计募集资金2亿元,为企业生产注入了新的活力,圆满完成了市上下达的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目标任务。在这86家企业中,按改制形式分,实行股份制的28家(其中股份有限公司1家、有限责任公司10家、股份合作企业17家),出售转让产权的6家,破产重组的4家,解体的4家,抽本公有民营的8家,风险租赁承包的36家。按原所有制形式分,国有企业16家、城镇集体企业29家、乡镇企业41家。

1997年至1999年,县委、县政府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以产权转让为核心,继续推进全县国有、集体企业和乡镇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在改制中,针对企业的现实状况和历史问题,县委、县政府把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同本县实际相结合,坚持宜股则股、宜转则转、宜卖则卖、宜破则破的原则,对改制企业继续实行减免资产评估费、验资费、公证费、产权交易费的优惠政策,并注意研究解决离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险、下岗职工的分流安置和生活保障等问题,从而使企业改制得以顺利推进。截止1999年底,全县又有28家企业先后完成了改制任务,其中改为有限责任公司的1家,转为私营企业的5家,出售解体的9家,破产的11家,以资抵债的2家。

至此,自1992年试点以来,全县纳入产改范围的74家国有、集体企业和重点乡镇企业,除因行业性质特殊的4家仍实行租赁经营外,其余70家均完成了触动产权的改制任务。在改制中,触动产权的70家企业共转让资产3.63亿元,转换职工身份4476人,下岗分流职工1850人,缴纳养老保险金552.2万元。通过改制,全县国有资产比例由原66.5%下降为23.87%,集体资产比例由原33.95 %下降为0.12 %;企业资产负债率下降15 %。共募集引进资金1.44亿元,其中经营者和职工投入733万元,县外法人企业投入500万元,美国亚投公司第四子公司投入1.32亿元。

产权制度改革是一项涉及多方面的系统工程,其效果的充分显示需要一段较长时间。但从丹棱的实践看,这项改革已初见成效:一是通过对企业的改组、转让、出售、破产,盘活了企业的呆滞、沉淀资产,使企业有限的存量资产运作起来,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二是促进了资产的合理流动,实现了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和企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全县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三是明晰产权后,解除了政府对国有企业的无限责任,使一些亏损企业长期以来靠吃国有资产过日子的状况得以改变。四是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200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完成3.27亿元,财政收入实现2910万元,比改制前的1992年,分别增长138.7%247.3%

工业经济的曲折发展

1991年11月,县委、县政府为了加快全县工商经济的发展,以丹委发[1991]49号文件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发展丹棱工商经济的若干规定》,从建立和完善现有企业运行机制、领办和创办企业、加快对外开放、引进资金项目设备人才、拓展内外市场、依靠技术进步、加强管理和优化环境7个方面提出了55条意见和措施。随着县委、县政府对加快发展工业经济优惠政策的出台,齿轮加工厂、芒硝厂等小型企业纷纷上马,在全县兴起了新企业纷纷创建、老企业技改升级的热潮。县齿轮厂通过技术改造,从生产家用水泵转为生产摩托车齿轮;几个主要芒硝厂先后淘汰了提水平锅浓缩制硝技术,采用矿采洞室水溶、真空射流结晶的采矿制硝新技术,大大提高了芒硝的产量和质量,成为全县芒硝工业的龙头企业;县丝绸总公司以公司为龙头,桑、蚕、茧、丝、绸、销一体发展,形成“龙”型经济产业链。在以上支柱产业的带动下,全县农副产品加工、建筑建材等工业产业发展很快,从而使全县工业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特别是“八五”期间,全县工业产值逐年攀升,年均增幅达到37 %,成为丹棱工业发展史上的鼎盛期。199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完成4.08亿元,比1990年增长3.1倍;财政收入实现3129.3万元,比1990年增长2.74倍,全年收支相抵,消除历年滚赤后结余24万元,从而实现了县级财政收支的基本平衡。

能够充分体现“八五”期间全县工业高速发展这一特点的是丹棱齿轮厂和金藏、龙坝、京棱(攀棱化工厂前身)、隆兴四大芒硝企业。

丹棱齿轮厂的前身是以生产家用水泵等小型农业机械为主的丹棱县农机厂。改革开放后,该厂通过市场调研,开发生产摩托车齿轮,迅速发展为国家二级企业。1992年以丹棱齿轮厂为龙头、县内9家机械厂为成员的“丹棱齿轮机械企业集团”成立,撑起了丹棱经济半壁江山。在1992年至1993年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中,丹棱齿轮厂通过股份制改造,组建为股份公司。1994年又从美国亚洲太平洋战略投资公司引资1.3亿元,合资组建为“丹齿股份有限公司”,从而壮大了企业实力,成为全县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中外合资企业。企业合资后,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科技人才,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不断扩大生产规模,迅速占领了国内市场,生产经营不断攀高,创造出闻名全国的“丹齿”品牌,实现全国摩托车齿轮“三分天下有其一”,企业也取得了较好的经营业绩。1994年丹齿公司产值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1624万元,销售收入10102万元,实现利润1669万元。在丹齿公司的带动和扶持下,何场齿轮分厂、红棱齿轮厂等齿轮加工企业迅速发展;县人大、武装部、丹中校等机关单位和个人创办了近30家齿轮加工厂,为丹齿公司进行产品粗加工。1995年,丹棱齿轮机械产业总产值达到2.28亿元,同比增长52 %,销售收入实现1.91亿元,同比增长49.9 %,实现利税3940.7万元。

芒硝是丹棱县主要矿产资源,生产历史悠久。进入九十年代后,以金藏、龙坝、京棱、隆兴为主的芒硝厂,先后进行技术改造,采用矿采真空制硝技术,大大提高了产量和质量,产品畅销全国市场,经济效益明显提高,成为全县芒硝产业的四大支柱企业。据统计,到1995年,全县芒硝总产量达到21万吨,比1990年增长83 %,芒硝总产值达到1.1亿元。

但是,从1996年起,由于受国内外市场疲软的影响,加之支柱产业少,产品结构单一,全县以齿轮机械、芒硝化工为龙头的整个工业生产开始回落,经济效益逐渐下滑,财政收入增幅减缓。1997年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全县多数企业运行艰难,亏损严重,处于瘫痪半瘫痪状态,工业生产持续回落,经济效益大幅下滑。到1998年, 全县工业总产值从1995年的4.08亿元下降到2.22亿元,下降了1.86亿元;县财政收入也出现负增长,由1995年的3129.3万元下降到2477万元,下降652.3万元,致使财政收支矛盾日益加剧,最终陷入保吃饭的困境。

1997年8月,眉山地区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挂牌成立,丹棱由原乐山市辖划归眉山新区。眉山地区的成立,打破了各县原区位的分布格局,给困境中的丹棱提供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如何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止住全县工业的下滑势头,让财政走出困境?县委、县政府在认真剖析近年来全县工业大起大落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及时调整发展思路,制定了“抓住机遇,依托眉山,扬长克短,小中见大,实现人少人均占有多,县小市场份额大”的发展战略和2000年发展目标。1999年1月,县委在十届二次全委扩大会上又提出了“负重自强,共谋发展”的指导思想。县委书记王影聪在会上的讲话中,针对1998年全县工业持续下滑的形势指出,工业是全县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必须刹住继续下滑的势头,按照扩大规模、提高质量、增加效益的要求,千方百计实现工业的恢复性增长。为此,他强调,一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做到抓紧抓实抓出成效;二要千方百计找市场,跑市场,在市场竞争中求得一席之地;三要强化企业的“三改一加强”,使企业在管理中增效,获得生机。会后,县委、县政府在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以增强企业活力,努力扩大对外开放,优化投资环境,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同时,加强对企业的宏观指导,狠抓企业的内部管理和市场营销。同时针对企业存在的问题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一是制定了县级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制度,二是每月召开一次重点企业生产调度会议,三是牵头组织银企协调会为企业落实流动资金,四是对企业实行以上缴税利为主要指标的奖励政策。通过对上述措施的实施,全县重点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止住了全县工业的下滑势头,工业生产逐步回升。到1999年底,全县工业产值实现2.65亿元,比上年增长19.4 %,其中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企业实现产值1.97亿元,增长53.6 %;在上年亏损799万元的基础上实现扭亏470万元。重点企业丹齿公司完成产值8518万元,增长41.7 %,扭亏1055万元,实现利润560万元;三致公司完成产值9755万元,增长71.1 %,实现利润105万元,增长390 %。由于工业经济实现了恢复性增长,县财政收入也从连续两年的负增长中恢复过来,是年县财政收入实现2550万元,比上年增长2.9 %。与此同时,自1999年4月引进夹江恒达陶瓷厂来丹“落户”后,到2000年底,全县先后共引进近30家民营企业来“丹夹陶瓷工业走廊”投资建厂,全年陶瓷工业产值达到6000万元,占工业总产值的18 %。此外,通过招商引资、改制重组,全县4家真空制硝厂已有1家通过资产拍卖恢复生产;2家重新启动,其中攀棱化工厂被眉山应林集团收购后将建成年产10万吨元明粉的化工有限公司。2000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到3.27亿元,财政收入完成2910万元,实现了恢复性增长。

上一条:中国共产党丹棱县历史(第九章)(第五节) 下一条:中国共产党丹棱县历史(第九章)(第三节)

关闭